Skip to content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要求脚注不能跨页,应如何设置? #778

Closed
zhaoyq15 opened this issue May 7, 2022 · 21 comments
Closed

要求脚注不能跨页,应如何设置? #778

zhaoyq15 opened this issue May 7, 2022 · 21 comments

Comments

@zhaoyq15
Copy link

zhaoyq15 commented May 7, 2022

人文学院要求脚注不能跨页,请问应当如何设置?谢谢!

@zhaoyq15
Copy link
Author

zhaoyq15 commented May 7, 2022

图片

@zepinglee
Copy link
Contributor

zepinglee commented May 7, 2022

默认就是这么设置的。但是 LaTeX 的脚注机制比较复杂,需要给出复现的代码和截图,进一步研究,同 #774

\RequirePackage[bottom,perpage,hang]{footmisc}

@zhaoyq15
Copy link
Author

zhaoyq15 commented May 7, 2022

\chapter{实际因果判断新方法的提出}

\section{从案例到直觉}

\subsection{若无原因}

对于实际因果,最朴素的直觉是若无(but-for)原因,这是一种“反事实的条件判定”,也在法律案件(比如侵权审判)中经常被使用;若无原因“说的就是一个行为是一个伤害\footnote{如果不是伤害而是增益,也同样适用。}的原因当且仅当\emph{若无}这个行为(即这个行为如果没有发生),那么这个伤害将不会发生”\citep[8]{Wuxiaoan2018}。假如A开枪射杀了B,而且假如A不开枪B就不会死,那么我们会认为A开枪是B死亡的若无原因,并且会进一步认为A开枪是B死亡的实际原因;假如B服用A药物使得B脱离了生命危险,而且假如B不服用A药物(什么都不服用、或者服用没有治疗效果的安慰剂)B就会死,那么我们会认为A药物是B存活的若无原因,并且会进一步认为A药物是B存活的实际原因。前一个例子中开枪行为对应着伤害的结果,而后一个例子中服药行为对应着增益的结果。否命题多数情况也成立:如果一个行为不是若无原因,那么很多时候会认为它也不是实际原因,比如下面这个感冒药的例子。

\begin{example}[“感冒药”]
	内科学教科书表明,普通感冒“多数由鼻病毒引起”,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如果没有并发症,那么即使不吃药,“一般5到7天后痊愈”\citep[22,23]{Wangchen2015}。现在甲患了鼻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且没有并发症,根据医学知识,我们认为她即使不吃药在病后第7天也会极大概率痊愈,而实际情况是她服用了感冒药布洛芬,在病后第7天她痊愈了。	
\qed
\label{Exp:Placebo}
\end{example}

我们会认为,甲服用感冒药布洛芬,不是她的%由鼻病毒引起的、没有并发症的
普通感冒在病后第7天痊愈的若无原因,所以也不是实际原因。这一观点与内科学教科书一致:“对于呼吸道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故本病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citep[24]{Wangchen2015}\footnote{需要强调的是,在“感冒药”例子中,我们讨论的是普通感冒中由鼻病毒引起的那一类疾病,而不是流行性感冒(比如甲型流感或者乙型流感);这是两类相当不同的疾病。有评阅老师指出,“达菲(奥司他韦)有缩短病程的作用,那么达菲(奥司他韦)是否为痊愈的原因等等相关问题也值得进一步展开”。感谢评阅老师提出的意见。达菲确实被用于流感的治疗(尽管要求尽早服用),所以内科学教科书中的这一表述未必严谨;然而“尚无证据显示磷酸奥司他韦(注:即达菲)对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以外的其他疾病有效”(可参考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网站上给出的达菲的说明书,见https://www.roche.com.cn/content/dam/rochexx/roche-com-cn/roche\_china/zh\_CN/pdf-instructions/16\_LinsuanAositaweiJiaonang\_20200930.pdf),即目前尚无证据显示达菲对鼻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有效,因此在“感冒药”例子中没有讨论(如果)服用达菲的可能的效果。}。
当然我们承认甲服用布洛芬可以“有效缓解感冒时发热、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等症状”\citep{Tanling2009},是有益的\footnote{有评阅老师指出,感冒药“实际上有缓解感冒症状的作用,那么缓解症状是否有利于(身心意义上的)痊愈实际上值得进一步讨论”。感谢评阅老师提出的意见。布洛芬有缓解感冒症状的作用,但缓解症状并没有对(身心意义上的)痊愈带来实质帮助:在“感冒药”例子中,布洛芬并没有缩短甲的病程,即布洛芬对感冒痊愈的总的效应为零,如果认为缓解症状对痊愈带来了帮助,即认为“服用布洛芬$\rightarrow$缓解症状$\rightarrow$感冒痊愈”这一路径传递了正的效应,那么必然存在其他直接或间接的路径“服用布洛芬($\rightarrow\dots$)$\rightarrow$感冒痊愈”传递了负的效应;然而我并没有查找到表明布洛芬会通过某种路径抑制感冒痊愈的中英文文献,所以这里我们可以认为布洛芬不会通过任何路径抑制感冒痊愈,于是在这个例子中,缓解症状不会对甲的痊愈带来帮助。值得说明的是,在先前版本的“感冒药”例子中,甲服用的是对乙酰氨基酚,然而有研究表明对乙酰氨基酚会抑制免疫作用、抑制血清中的RV2(一种鼻病毒)中和抗体反应,从而抑制了感冒的痊愈(此研究同时表明布洛芬不存在类似的效果)\citep{Graham1990},所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症状进而促进痊愈、同时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又抑制了免疫从而阻止痊愈、两种效应正好相互抵消、病程不变,是有可能的,于是评阅老师提出的机制假说是可能成立的。}。
\\

不过,若无原因只是一种过于简单的直觉,难以应对一些复杂的例子(比如包含冗余原因的例子),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麦克德莫特\citep{Mcdermott1995}定义了冗余原因,这是一种析取的因果结构。

\begin{definition}[冗余原因]
	事件$ c_{1} $$ c_{2} $被称为是事件$ e $$ c_{1} $$ c_{2} $$ e $是不同的实际事件)的冗余原因\footnote{冗余原因的定义可以很自然地扩充到三个、甚至更多原因。},如果满足如下条件:只要$ c_{1} $$ c_{2} $中有至少一个发生,那么$ e $就发生;但如果$ c_{1} $$ c_{2} $都不发生,那么$ e $就不发生。\qed
\end{definition}

随后麦克德莫特指出,刘易斯将冗余原因(对应的因果结构)分为了两类:如果直观上很明显一个事件(或变量)是发挥了作用的原因,而其他事件(或变量)是潜在的、没有发挥作用但“时刻准备着”发挥作用的原因,那么就称(这种因果结构)为先发制人(preemption);如果直观上这些冗余原因可以被平等地认为是$ e $的原因\footnote{如果这些冗余原因是完全平等的,可以被称为对称过度决定(symmetric overdetermination);然而大部分过度决定中,冗余原因并不是完全平等的,但这并不影响判定(这种结构)为过度决定。其实,相比于先发制人,过度决定的最大特点是这些冗余原因都发挥了作用、而没有被切断影响。},那么就称(这种因果结构)为过度决定(overdetermination)。



\subsection{先发制人}\label{Sec:Preemption}

根据“机制”的不同,先发制人也分为若干类。我们这里介绍早期先发制人(early preemption)、晚期先发制人(late preemption)和制胜先发制人(trumping preemption)。
\\

第1章中提到的“备份杀手”(\cref{Exp:Backup})是早期先发制人的一个经典例子,正如我们当时所分析的那样:直觉会认为A的射击是C死亡的实际原因;然而A的射击并不是C死亡的若无原因,因为如果A不射击那么C也会死(C会死于B的枪下)。因此若无原因不能很好处理早期先发制人。B没有射击,这显然不是C死亡的实际原因;也正因为B实际上并没有射击,直觉会认为B想当备份杀手的这一意图也不是C死亡的实际原因。
\\

若无原因也不能很好处理晚期先发制人。“砸瓶子”\citep{Wuxiaoan2018,Hall2004}是晚期先发制人的一个经典例子。

(后文略)

refs.zip

@zhaoyq15
Copy link
Author

zhaoyq15 commented May 7, 2022

图片
图片

@zhaoyq15
Copy link
Author

zhaoyq15 commented May 7, 2022

这部分正文几乎纯文字。应该是因为脚注太长了。。。

@zepinglee
Copy link
Contributor

建议贴一下你的 TeX Live 版本,latex2e kernel 版本,以及 footmisc 宏包版本。

@zepinglee
Copy link
Contributor

大致原因是,如果在第 18 页完全显示脚注 3 ,就会把正文中对应的标注推到下一页,使得 LaTeX 陷入了两难境地。

比较好奇,你们学科经常出现这么大篇幅的脚注吗?

@zhaoyq15
Copy link
Author

zhaoyq15 commented May 7, 2022

TeX Live就是2021,footmisc23330(5.5b)

latex2e kernel 版本是啥?要咋看?。。。

@zhaoyq15
Copy link
Author

zhaoyq15 commented May 7, 2022

大致原因是,如果在第 18 页完全显示脚注 3 ,就会把正文中对应的标注推到下一页,使得 LaTeX 陷入了两难境地。

比较好奇,你们学科经常出现这么大篇幅的脚注吗?

我学科不常出现这么大篇幅的脚注,但偶然可能有;这里我是回复论文评阅老师提出的评阅意见,脚注就长了一些。旁边的历史系应该经常出现这么长篇幅的脚注,甚至不少时候一页上的脚注篇幅比正文篇幅都长。。。

@zhaoyq15
Copy link
Author

zhaoyq15 commented May 7, 2022

大致原因是,如果在第 18 页完全显示脚注 3 ,就会把正文中对应的标注推到下一页,使得 LaTeX 陷入了两难境地。

比较好奇,你们学科经常出现这么大篇幅的脚注吗?

这里一种可能的(手动)解决思路大概是:强行插入分页,把带(原)脚注3的正文挤到下一页,连带的脚注应该也能过去,不跨页?

@zhaoyq15
Copy link
Author

zhaoyq15 commented May 7, 2022

手动调了一下,勉强解决了吧。。。

我们会认为,甲服用感冒药布洛芬,不是她的普通感冒在病后第7天痊愈的若无原因,所以也不是实际原因。这一观点与内科学教科书一致:“对于呼吸道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故本病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citep[24]{Wangchen2015}\footnote{需要强调的是,在“感冒药”例子中,我们讨论的是普通感冒中由鼻病毒引起的那一类疾病,而不是流行性感冒(比如甲型流感或者乙型流感);这是两类相当不同的疾病。有评阅老师指出,“达菲(奥司他韦)有缩短病程的作用,那么达菲(奥司他韦)是否为痊愈的原因等等相关问题也值得进一步展开”。感谢评阅老师提出的意见。达菲确实被用于流感的治疗(尽管要求尽早服用),所以内科学教科书中的这一表述未必严谨;然而“尚无证据显示磷酸奥司他韦(注:即达菲)对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以外的其他疾病有效”(可参考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网站上给出的达菲的说明书,见https://www.roche.com.cn/content/dam/rochexx/roche-com-cn/roche\_china/zh\_CN/pdf-instructions/16\_LinsuanAositaweiJiaonang\_20200930.pdf),即目前尚无证据显示达菲对鼻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有效,因此在“感冒药”例子中没有讨论(如果)服用达菲的可能的效果。}。
当然我们承认甲服用布洛芬可以“有效缓解感冒时发热、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等症状”\citep{Tanling2009},是有益的\footnote{有评阅老师指出,感冒药“实际上有缓解感冒症状的作用,那么缓解症状是否有利于(身心意义上的)痊愈实际上值得进一步讨论”。感谢评阅老师提出的意见。布洛芬有缓解感冒症状的作用,但缓解症状并没有对(身心意义上的)痊愈带来实质帮助:在“感冒药”例子中,布洛芬并没有缩短甲的病程,即布洛芬对感冒痊愈的总的效应为零,如果认为缓解症状对痊愈带来了帮助,即认为“服用布洛芬$\rightarrow$缓解症状$\rightarrow$感冒痊愈”这一路径传递了正的效应,那么必然存在其他直接或间接的路径“服用布洛芬($\rightarrow\dots$)$\rightarrow$感冒痊愈”传递了负的效应;然而我并没有查找到表明布洛芬会通过某种路径抑制感冒痊愈的中英文文献,所以这里我们可以认为布洛芬不会通过任何路径抑制感冒痊愈,于是在这个例子中,缓解症状不会对甲的痊愈带来帮助。值得说明的是,在先前版本的“感冒药”例子中,甲服用的是对乙酰氨基酚,然而有研究表明对乙酰氨基酚会抑制免疫作用、抑制血清中的RV2(一种鼻病毒)中和抗体反应,从而抑制了感冒的痊愈(此研究同时表明布洛芬不存在类似的效果)\citep{Graham1990},所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症状进而促进痊愈、同时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又抑制了免疫从而阻止痊愈、两种效应正好相互抵消、病程不变,是有可能的,于是评阅老师提出的机制假说是可能成立的。}。

改成了

我们会认为,甲服用感冒药布洛芬,不是她的普通感冒在病后第7天痊愈的若无原因,所以也不是实际原因。这一观点与内科学教科书一致:“对于呼吸道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故本病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citep[24]{Wangchen2015}\footnote{需要强调的是,在“感冒药”例子中,我们讨论的是普通感冒中由鼻病毒引起的那一类疾病,而不是流行性感冒(比如甲型流感或者乙型流感);这是两类相当不同的疾病。有评阅老师指出,“达菲(奥司他韦)有缩短病程的作用,那么达菲(奥司他韦)是否为痊愈的原因等等相关问题也值得进一步展开”。感谢评阅老师提出的意见。达菲确实被用于流感的治疗(尽管要求尽早服用),所以内科学教科书中的这一表述未必严谨;然而“尚无证据显示磷酸奥司他韦(注:即达菲)对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以外的其他疾病有效”(可参考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网站上给出的达菲的说明书,见https://www.roche.com.cn/content/dam/rochexx/roche-com-cn/roche\_china/zh\_CN/pdf-instructions/16\_LinsuanAositaweiJiaonang\_20200930.pdf),即目前尚无证据显示达菲对鼻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有效,因此在“感冒药”例子中没有讨论(如果)服用达菲的可能的效果。}。
当然我们承认甲服用布洛芬可以“有效缓解感冒时发热、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等\newpage
$!!!!!!!!!!!!!$症状”\citep{Tanling2009},是有益的\footnote{有评阅老师指出,感冒药“实际上有缓解感冒症状的作用,那么缓解症状是否有利于(身心意义上的)痊愈实际上值得进一步讨论”。感谢评阅老师提出的意见。布洛芬有缓解感冒症状的作用,但缓解症状并没有对(身心意义上的)痊愈带来实质帮助:在“感冒药”例子中,布洛芬并没有缩短甲的病程,即布洛芬对感冒痊愈的总的效应为零,如果认为缓解症状对痊愈带来了帮助,即认为“服用布洛芬$\rightarrow$缓解症状$\rightarrow$感冒痊愈”这一路径传递了正的效应,那么必然存在其他直接或间接的路径“服用布洛芬($\rightarrow\dots$)$\rightarrow$感冒痊愈”传递了负的效应;然而我并没有查找到表明布洛芬会通过某种路径抑制感冒痊愈的中英文文献,所以这里我们可以认为布洛芬不会通过任何路径抑制感冒痊愈,于是在这个例子中,缓解症状不会对甲的痊愈带来帮助。值得说明的是,在先前版本的“感冒药”例子中,甲服用的是对乙酰氨基酚,然而有研究表明对乙酰氨基酚会抑制免疫作用、抑制血清中的RV2(一种鼻病毒)中和抗体反应,从而抑制了感冒的痊愈(此研究同时表明布洛芬不存在类似的效果)\citep{Graham1990},所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症状进而促进痊愈、同时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又抑制了免疫从而阻止痊愈、两种效应正好相互抵消、病程不变,是有可能的,于是评阅老师提出的机制假说是可能成立的。}。

加了手动换页,新出现的段首手动输入数学负空格,但是段首还会有半个负空格/窄空格的字符偏移。。。

\newpage $\!\!\!\!\!\!\!\!\!\!\!\!\!$

@zepinglee
Copy link
Contributor

@zhaoyq15 我这边无法复现你的问题。

Screen Shot 2022-05-07 at 16 37 48

编译环境:

TeX Live 2022
LaTeX2e <2021-11-15> patch level 1
Package: footmisc 2022/03/08 v6.0d

其中参考文献引用缺失,但应该影响不大。

建议你尝试:

  1. 更新 TeX Live 2022,并且将全部宏包升级至最新。
  2. 做成 Minimal reproducible example,即去掉无关的内容(如参考文献引用),将完整的示例发过来(从 \documentclass\end{document}),以便我复现和分析bug。

@zhaoyq15
Copy link
Author

zhaoyq15 commented May 7, 2022

图片
图片

@zepinglee
Copy link
Contributor

大致原因是,如果在第 18 页完全显示脚注 3 ,就会把正文中对应的标注推到下一页,使得 LaTeX 陷入了两难境地。
比较好奇,你们学科经常出现这么大篇幅的脚注吗?

这里一种可能的(手动)解决思路大概是:强行插入分页,把带(原)脚注3的正文挤到下一页,连带的脚注应该也能过去,不跨页?

通常不建议手动分页,因为 \clearpage 分页意味着分段。我建议可以尝试在“例 3.1”前后加入垂直空白 \vspace{0cm plus 1cm}将 18 页的内容撑开。

@zhaoyq15
Copy link
Author

zhaoyq15 commented May 7, 2022

\chapter{实际因果判断新方法的提出}

\section{从案例到直觉}

\subsection{若无原因}

对于实际因果,最朴素的直觉是若无(but-for)原因,这是一种“反事实的条件判定”,也在法律案件(比如侵权审判)中经常被使用;若无原因“说的就是一个行为是一个伤害\footnote{如果不是伤害而是增益,也同样适用。}的原因当且仅当\emph{若无}这个行为(即这个行为如果没有发生),那么这个伤害将不会发生”\citep[8]{Wuxiaoan2018}。假如A开枪射杀了B,而且假如A不开枪B就不会死,那么我们会认为A开枪是B死亡的若无原因,并且会进一步认为A开枪是B死亡的实际原因;假如B服用A药物使得B脱离了生命危险,而且假如B不服用A药物(什么都不服用、或者服用没有治疗效果的安慰剂)B就会死,那么我们会认为A药物是B存活的若无原因,并且会进一步认为A药物是B存活的实际原因。前一个例子中开枪行为对应着伤害的结果,而后一个例子中服药行为对应着增益的结果。否命题多数情况也成立:如果一个行为不是若无原因,那么很多时候会认为它也不是实际原因,比如下面这个感冒药的例子。

\begin{example}[“感冒药”]
	内科学教科书表明,普通感冒“多数由鼻病毒引起”,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如果没有并发症,那么即使不吃药,“一般5到7天后痊愈”\citep[22,23]{Wangchen2015}。现在甲患了鼻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且没有并发症,根据医学知识,我们认为她即使不吃药在病后第7天也会极大概率痊愈,而实际情况是她服用了感冒药布洛芬,在病后第7天她痊愈了。	
\qed
\label{Exp:Placebo}
\end{example}

我们会认为,甲服用感冒药布洛芬,不是她的%由鼻病毒引起的、没有并发症的
普通感冒在病后第7天痊愈的若无原因,所以也不是实际原因。这一观点与内科学教科书一致:“对于呼吸道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故本病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citep[24]{Wangchen2015}\footnote{需要强调的是,在“感冒药”例子中,我们讨论的是普通感冒中由鼻病毒引起的那一类疾病,而不是流行性感冒(比如甲型流感或者乙型流感);这是两类相当不同的疾病。有评阅老师指出,“达菲(奥司他韦)有缩短病程的作用,那么达菲(奥司他韦)是否为痊愈的原因等等相关问题也值得进一步展开”。感谢评阅老师提出的意见。达菲确实被用于流感的治疗(尽管要求尽早服用),所以内科学教科书中的这一表述未必严谨;然而“尚无证据显示磷酸奥司他韦(注:即达菲)对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以外的其他疾病有效”(可参考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网站上给出的达菲的说明书,见https://www.roche.com.cn/content/dam/rochexx/roche-com-cn/roche\_china/zh\_CN/pdf-instructions/16\_LinsuanAositaweiJiaonang\_20200930.pdf),即目前尚无证据显示达菲对鼻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有效,因此在“感冒药”例子中没有讨论(如果)服用达菲的可能的效果。}。
当然我们承认甲服用布洛芬可以“有效缓解感冒时发热、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等症状”\citep{Tanling2009},是有益的\footnote{有评阅老师指出,感冒药“实际上有缓解感冒症状的作用,那么缓解症状是否有利于(身心意义上的)痊愈实际上值得进一步讨论”。感谢评阅老师提出的意见。布洛芬有缓解感冒症状的作用,但缓解症状并没有对(身心意义上的)痊愈带来实质帮助:在“感冒药”例子中,布洛芬并没有缩短甲的病程,即布洛芬对感冒痊愈的总的效应为零,如果认为缓解症状对痊愈带来了帮助,即认为“服用布洛芬$\rightarrow$缓解症状$\rightarrow$感冒痊愈”这一路径传递了正的效应,那么必然存在其他直接或间接的路径“服用布洛芬($\rightarrow\dots$)$\rightarrow$感冒痊愈”传递了负的效应;然而我并没有查找到表明布洛芬会通过某种路径抑制感冒痊愈的中英文文献,所以这里我们可以认为布洛芬不会通过任何路径抑制感冒痊愈,于是在这个例子中,缓解症状不会对甲的痊愈带来帮助。值得说明的是,在先前版本的“感冒药”例子中,甲服用的是对乙酰氨基酚,然而有研究表明对乙酰氨基酚会抑制免疫作用、抑制血清中的RV2(一种鼻病毒)中和抗体反应,从而抑制了感冒的痊愈(此研究同时表明布洛芬不存在类似的效果)\citep{Graham1990},所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症状进而促进痊愈、同时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又抑制了免疫从而阻止痊愈、两种效应正好相互抵消、病程不变,是有可能的,于是评阅老师提出的机制假说是可能成立的。}。
\\

不过,若无原因只是一种过于简单的直觉,难以应对一些复杂的例子(比如包含冗余原因的例子),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麦克德莫特\citep{Mcdermott1995}定义了冗余原因,这是一种析取的因果结构。

\begin{definition}[冗余原因]
	事件$ c_{1} $和$ c_{2} $被称为是事件$ e $($ c_{1} $、$ c_{2} $和$ e $是不同的实际事件)的冗余原因\footnote{冗余原因的定义可以很自然地扩充到三个、甚至更多原因。},如果满足如下条件:只要$ c_{1} $或$ c_{2} $中有至少一个发生,那么$ e $就发生;但如果$ c_{1} $和$ c_{2} $都不发生,那么$ e $就不发生。\qed
\end{definition}

随后麦克德莫特指出,刘易斯将冗余原因(对应的因果结构)分为了两类:如果直观上很明显一个事件(或变量)是发挥了作用的原因,而其他事件(或变量)是潜在的、没有发挥作用但“时刻准备着”发挥作用的原因,那么就称(这种因果结构)为先发制人(preemption);如果直观上这些冗余原因可以被平等地认为是$ e $的原因\footnote{如果这些冗余原因是完全平等的,可以被称为对称过度决定(symmetric overdetermination);然而大部分过度决定中,冗余原因并不是完全平等的,但这并不影响判定(这种结构)为过度决定。其实,相比于先发制人,过度决定的最大特点是这些冗余原因都发挥了作用、而没有被切断影响。},那么就称(这种因果结构)为过度决定(overdetermination)。



\subsection{先发制人}\label{Sec:Preemption}

根据“机制”的不同,先发制人也分为若干类。我们这里介绍早期先发制人(early preemption)、晚期先发制人(late preemption)和制胜先发制人(trumping preemption)。
\\

第1章中提到的“备份杀手”(\cref{Exp:Backup})是早期先发制人的一个经典例子,正如我们当时所分析的那样:直觉会认为A的射击是C死亡的实际原因;然而A的射击并不是C死亡的若无原因,因为如果A不射击那么C也会死(C会死于B的枪下)。因此若无原因不能很好处理早期先发制人。B没有射击,这显然不是C死亡的实际原因;也正因为B实际上并没有射击,直觉会认为B想当备份杀手的这一意图也不是C死亡的实际原因。
\\

若无原因也不能很好处理晚期先发制人。“砸瓶子”\citep{Wuxiaoan2018,Hall2004}是晚期先发制人的一个经典例子。

(后文略)

refs.zip

不好意思,我马虎了,刚发现这里复制有一点小错,改过来了(我的论文在 \qed 之前没有空一行,这样编译出来的黑方块会向上提一行,脚注就会跨页;刚试了下,如果加了空行,黑方块就会另起一行,刚好脚注不会跨页;关键就在这一行,碰巧赶上了。。。)。另外附上了参考文献(不过确实不影响)。要不您再试一试?我也再更新版本试一试?(虽然估计和版本关系不大

@zhaoyq15
Copy link
Author

zhaoyq15 commented May 7, 2022

大致原因是,如果在第 18 页完全显示脚注 3 ,就会把正文中对应的标注推到下一页,使得 LaTeX 陷入了两难境地。
比较好奇,你们学科经常出现这么大篇幅的脚注吗?

这里一种可能的(手动)解决思路大概是:强行插入分页,把带(原)脚注3的正文挤到下一页,连带的脚注应该也能过去,不跨页?

通常不建议手动分页,因为 \clearpage 分页意味着分段。我建议可以尝试在“例 3.1”前后加入垂直空白 \vspace{0cm plus 1cm}将 18 页的内容撑开。

谢谢!这个方法可以,虽然不论加在“例3.1”的前后,都是在页底加一空行hhh

图片
图片

@zepinglee
Copy link
Contributor

zepinglee commented May 7, 2022

我能复现你的问题了。

\documentclass[degree=doctor]{thuthesis}

\usepackage{amsthm}

\usepackage{natbib}
\bibliographystyle{thuthesis-author-year}

\begin{document}

\chapter{实际因果判断新方法的提出}

\section{从案例到直觉}

\subsection{若无原因}

对于实际因果,最朴素的直觉是若无(but-for)原因,这是一种“反事实的条件判定”,也在法律案件(比如侵权审判)中经常被使用;若无原因“说的就是一个行为是一个伤害\footnote{如果不是伤害而是增益,也同样适用。}的原因当且仅当\emph{若无}这个行为(即这个行为如果没有发生),那么这个伤害将不会发生”\citep[8]{Wuxiaoan2018}。假如A开枪射杀了B,而且假如A不开枪B就不会死,那么我们会认为A开枪是B死亡的若无原因,并且会进一步认为A开枪是B死亡的实际原因;假如B服用A药物使得B脱离了生命危险,而且假如B不服用A药物(什么都不服用、或者服用没有治疗效果的安慰剂)B就会死,那么我们会认为A药物是B存活的若无原因,并且会进一步认为A药物是B存活的实际原因。前一个例子中开枪行为对应着伤害的结果,而后一个例子中服药行为对应着增益的结果。否命题多数情况也成立:如果一个行为不是若无原因,那么很多时候会认为它也不是实际原因,比如下面这个感冒药的例子。

\begin{example}[“感冒药”]
	内科学教科书表明,普通感冒“多数由鼻病毒引起”,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如果没有并发症,那么即使不吃药,“一般5到7天后痊愈”\citep[22,23]{Wangchen2015}。现在甲患了鼻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且没有并发症,根据医学知识,我们认为她即使不吃药在病后第7天也会极大概率痊愈,而实际情况是她服用了感冒药布洛芬,在病后第7天她痊愈了。
\qed
\label{Exp:Placebo}
\end{example}

我们会认为,甲服用感冒药布洛芬,不是她的%由鼻病毒引起的、没有并发症的
普通感冒在病后第7天痊愈的若无原因,所以也不是实际原因。这一观点与内科学教科书一致:“对于呼吸道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故本病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citep[24]{Wangchen2015}\footnote{需要强调的是,在“感冒药”例子中,我们讨论的是普通感冒中由鼻病毒引起的那一类疾病,而不是流行性感冒(比如甲型流感或者乙型流感);这是两类相当不同的疾病。有评阅老师指出,“达菲(奥司他韦)有缩短病程的作用,那么达菲(奥司他韦)是否为痊愈的原因等等相关问题也值得进一步展开”。感谢评阅老师提出的意见。达菲确实被用于流感的治疗(尽管要求尽早服用),所以内科学教科书中的这一表述未必严谨;然而“尚无证据显示磷酸奥司他韦(注:即达菲)对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以外的其他疾病有效”(可参考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网站上给出的达菲的说明书,见https://www.roche.com.cn/content/dam/rochexx/roche-com-cn/roche\_china/zh\_CN/pdf-instructions/16\_LinsuanAositaweiJiaonang\_20200930.pdf),即目前尚无证据显示达菲对鼻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有效,因此在“感冒药”例子中没有讨论(如果)服用达菲的可能的效果。}。
当然我们承认甲服用布洛芬可以“有效缓解感冒时发热、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等症状”\citep{Tanling2009},是有益的\footnote{有评阅老师指出,感冒药“实际上有缓解感冒症状的作用,那么缓解症状是否有利于(身心意义上的)痊愈实际上值得进一步讨论”。感谢评阅老师提出的意见。布洛芬有缓解感冒症状的作用,但缓解症状并没有对(身心意义上的)痊愈带来实质帮助:在“感冒药”例子中,布洛芬并没有缩短甲的病程,即布洛芬对感冒痊愈的总的效应为零,如果认为缓解症状对痊愈带来了帮助,即认为“服用布洛芬$\rightarrow$缓解症状$\rightarrow$感冒痊愈”这一路径传递了正的效应,那么必然存在其他直接或间接的路径“服用布洛芬($\rightarrow\dots$)$\rightarrow$感冒痊愈”传递了负的效应;然而我并没有查找到表明布洛芬会通过某种路径抑制感冒痊愈的中英文文献,所以这里我们可以认为布洛芬不会通过任何路径抑制感冒痊愈,于是在这个例子中,缓解症状不会对甲的痊愈带来帮助。值得说明的是,在先前版本的“感冒药”例子中,甲服用的是对乙酰氨基酚,然而有研究表明对乙酰氨基酚会抑制免疫作用、抑制血清中的RV2(一种鼻病毒)中和抗体反应,从而抑制了感冒的痊愈(此研究同时表明布洛芬不存在类似的效果)\citep{Graham1990},所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症状进而促进痊愈、同时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又抑制了免疫从而阻止痊愈、两种效应正好相互抵消、病程不变,是有可能的,于是评阅老师提出的机制假说是可能成立的。}。

不过,若无原因只是一种过于简单的直觉,难以应对一些复杂的例子(比如包含冗余原因的例子),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麦克德莫特\citep{Mcdermott1995}定义了冗余原因,这是一种析取的因果结构。

\begin{definition}[冗余原因]
	事件$ c_{1} $$ c_{2} $被称为是事件$ e $$ c_{1} $$ c_{2} $$ e $是不同的实际事件)的冗余原因\footnote{冗余原因的定义可以很自然地扩充到三个、甚至更多原因。},如果满足如下条件:只要$ c_{1} $$ c_{2} $中有至少一个发生,那么$ e $就发生;但如果$ c_{1} $$ c_{2} $都不发生,那么$ e $就不发生。\qed
\end{definition}

随后麦克德莫特指出,刘易斯将冗余原因(对应的因果结构)分为了两类:如果直观上很明显一个事件(或变量)是发挥了作用的原因,而其他事件(或变量)是潜在的、没有发挥作用但“时刻准备着”发挥作用的原因,那么就称(这种因果结构)为先发制人(preemption);如果直观上这些冗余原因可以被平等地认为是$ e $的原因\footnote{如果这些冗余原因是完全平等的,可以被称为对称过度决定(symmetric overdetermination);然而大部分过度决定中,冗余原因并不是完全平等的,但这并不影响判定(这种结构)为过度决定。其实,相比于先发制人,过度决定的最大特点是这些冗余原因都发挥了作用、而没有被切断影响。},那么就称(这种因果结构)为过度决定(overdetermination)。



\subsection{先发制人}\label{Sec:Preemption}

根据“机制”的不同,先发制人也分为若干类。我们这里介绍早期先发制人(early preemption)、晚期先发制人(late preemption)和制胜先发制人(trumping preemption)。
\\

第1章中提到的“备份杀手”()是早期先发制人的一个经典例子,正如我们当时所分析的那样:直觉会认为A的射击是C死亡的实际原因;然而A的射击并不是C死亡的若无原因,因为如果A不射击那么C也会死(C会死于B的枪下)。因此若无原因不能很好处理早期先发制人。B没有射击,这显然不是C死亡的实际原因;也正因为B实际上并没有射击,直觉会认为B想当备份杀手的这一意图也不是C死亡的实际原因。
\\

若无原因也不能很好处理晚期先发制人。“砸瓶子”\citep{Wuxiaoan2018,Hall2004}是晚期先发制人的一个经典例子。

(后文略)

\begin{thebibliography}{6}
\providecommand{\natexlab}[1]{#1}
\providecommand{\url}[1]{#1}
\expandafter\ifx\csname urlstyle\endcsname\relax\else
  \urlstyle{same}\fi
\expandafter\ifx\csname href\endcsname\relax
  \DeclareUrlCommand\doi{\urlstyle{rm}}
  \def\eprint#1#2{#2}
\else
  \def\doi#1{\href{https://doi.org/#1}{\nolinkurl{#1}}}
  \let\eprint\href
\fi

\bibitem[谭玲(2009)]{Tanling2009}
谭玲, 2009.
\newblock 感冒药的药理及合理选用\allowbreak[J].
\newblock 中国临床医生, 37\allowbreak (11): 65-67.

\bibitem[王辰\ 等(2015)王辰 and 王建安]{Wangchen2015}
王辰, 王建安, 2015.
\newblock 内科学\allowbreak[M].
\newblock 2015年9月第3版.
\newblock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bibitem[吴小安(2018)]{Wuxiaoan2018}
吴小安, 2018.
\newblock 实际因果的结构方程路径及其问题\allowbreak[D].
\newblock 首都师范大学.

\bibitem[Graham et~al.(1990)Graham, Burrell, Douglas, Debelle, and
  Davies]{Graham1990}
Graham N~M~H, Burrell C~J, Douglas R~M, et~al., 1990.
\newblock Adverse effects of aspirin, acetaminophen, and ibuprofen on immune
  function, viral shedding, and clinical status in rhinovirus-infected
  volunteers\allowbreak[J/OL].
\newblock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162\allowbreak (6): 1277-1282.
\newblock DOI: \doi{10.1093/infdis/162.6.1277}.

\bibitem[Hall(2004)]{Hall2004}
Hall N, 2004.
\newblock Two concepts of causation\allowbreak[M]//\allowbreak
Collins J, Hall N, Paul L.
\newblock Causation and Counterfactuals: Causation and Counterfactuals.
\newblock MIT Press: 225-276.

\bibitem[McDermott(1995)]{Mcdermott1995}
McDermott M, 1995.
\newblock Redundant causation\allowbreak[J].
\newblock The British journal for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46\allowbreak (4):
  523-544.

\end{thebibliography}

\end{document}

Screen Shot 2022-05-07 at 17 38 07

我研究一下有没有更好的方案,避免手动分页或手动添加垂直空白。

@zepinglee
Copy link
Contributor

找到了 https://texfaq.org/FAQ-splitfoot,在导言区设置 https://texfaq.org/FAQ-splitfoot 即可,我把它加入模板中吧。

效果:
Screen Shot 2022-05-07 at 17 59 20

@zhaoyq15
Copy link
Author

zhaoyq15 commented May 7, 2022

谢谢!在导言区设置\interfootnotelinepenalty=10000之后确实可以自动强制脚注不跨页了。

@zepinglee
Copy link
Contributor

另外针对你的代码提一些建议:

  1. 分段使用空行即可,不需要\\换行。相反,\\还会导致多出一个空行,比如:
    167247490-1f074dda-332c-4464-96f3-e77f5c29c1fc copy
    以及
    167247490-1f074dda-332c-4464-96f3-e77f5c29c1fc

  2. URL 使用 \url 命令可以自动 escape 掉其中的 _% 等符号:\url{https://www.roche.com.cn/content/dam/rochexx/roche-com-cn/roche_china/zh_CN/pdf-instructions/16_LinsuanAositaweiJiaonang_20200930.pdf},不需要手动 \_

  3. 参考文献里中文文献比较多,其实使用 biblatex 更方便,不需要手动输入 key = {chu1 wei2 feng1} 用于排序的拼音。

另外还有一点比较好奇,你们学科中会在“定义”和“示例”中使用 QED 吗?在数学中,通常只有定理的证明才使用 QED。

@zhaoyq15
Copy link
Author

zhaoyq15 commented May 7, 2022

另外针对你的代码提一些建议:

1. 分段使用空行即可,不需要`\\`换行。相反,`\\`还会导致多出一个空行,比如:
   ![167247490-1f074dda-332c-4464-96f3-e77f5c29c1fc copy](https://user-images.githubusercontent.com/12290822/167249599-41c56060-06a1-4936-a515-305fd9cb90f2.png)
   以及
   ![167247490-1f074dda-332c-4464-96f3-e77f5c29c1fc](https://user-images.githubusercontent.com/12290822/167249597-7784b3f7-4e21-4da9-8bf3-70ae24317e68.png)

2. URL 使用 `\url` 命令可以自动 escape 掉其中的 `_`、`%` 等符号:`\url{https://www.roche.com.cn/content/dam/rochexx/roche-com-cn/roche_china/zh_CN/pdf-instructions/16_LinsuanAositaweiJiaonang_20200930.pdf}`,不需要手动 `\_`。

3. 参考文献里中文文献比较多,其实使用 biblatex 更方便,不需要手动输入 `key = {chu1 wei2 feng1}` 用于排序的拼音。

另外还有一点比较好奇,你们学科中会在“定义”和“示例”中使用 QED 吗?在数学中,通常只有定理的证明才使用 QED。

  1. 对的,这里就是想要多出一个空行这样的效果的
  2. 谢谢,学到了!
  3. 其实中英文文献1:1吧,biblatex用的不太熟就懒得换了(可能以前换过,好像搞不明白还是哪里有什么问题还是不好直接套到beamer的制作里)
  4. 确实基本上只有定理的证明才用QED,定义和实例能不能用QED我不知道,我猜问题不大吧(捂脸,文内有分段的示例,感觉用QED可能是最方便的标记了)。不过见外校博士论文有在定义中使用QED的。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
Labels
None yet
Projects
None yet
Development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2 particip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