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signed in with another tab or window. Reload to refresh your session.You signed out in another tab or window. Reload to refresh your session.You switched accounts on another tab or window. Reload to refresh your session.Dismiss alert
但在享受新机带来的喜悦同时,还有一件不得不做的麻烦事——数据迁移。尽管听起来只是初始设置中的一个步骤,但数据迁移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新机的使用体验和之后的工作效率,因此须加重视。苹果官方有一些指导教程,包括出售、赠送或折抵 Mac 前应该执行的步骤,如何将内容迁移到一台新的 Mac 等,但都略嫌简略,不足以解决迁移过程中的很多常见疑问。
对此,本文准备结合自己几次迁移的经验,从可选途径、考虑因素和具体步骤等方面介绍在 Mac 间迁移数据的方法,希望能为有此需要的读者提供帮助。
硬件差异: 新旧 Mac 之间的代际差别越大,旧机器上不适用于新硬件的软件、配置就越多,对迁移造成的潜在干扰也就越大。此外,Mac 产品线的移动型号(MacBook)和桌面型号(iMac、Mac mini 和 Mac Pro)在电源策略、硬件调度等方面有着不同的默认设置,同样可能不适合直接迁移。最后,有时还会存在新机的硬盘容量小于旧机的情况。因此,如果你是从一台不再受官方支持的 Mac 上迁移,或者在桌面和移动型号 Mac 之间迁移,那么应该考虑提高手动迁移的比例,不要把旧机的配置囫囵吞枣地套用到新机上。
软件差异: macOS 近年的历次更新都有些「伤筋动骨」的变化。例如,2017 年的 High Sierra 将默认磁盘格式从 HFS 改为 APFS;2019 年的 Catalina 不再支持 32 位软件,并将启动宗卷一分为二、密闭其中受保护的系统路径等。因此,迁移前最好将旧机器升级到新版本,避免因这些底层差异造成迁移失败。如果旧机器不支持 macOS Big Sur(全部 2012 年及更早上市的型号和部分 2013 年上市的型号,具体可以查阅官方的支持列表),那么最好不要使用迁移助理。
macOS Big Sur 的启动宗卷结构(来源:The Eclectic Light Company)
音乐资料库: Apple Music 本身是音乐流播服务,始终存在云端;但那些自行上传的音乐文件以及自建的播放列表(一般位于~/Music/Music/)仍然建议单独备份。
与照片库的情况类似,这些本地音乐文件有时会在释放空间的过程中被清除(在音乐 app 中曲名右侧显示一个云图标),从而无法被备份涵盖。避免遗漏的技巧是:点击「新建」>「智能播放列表」,将「云端状态」为「上传」设为筛选条件,即可找出所有自行上传的曲目;然后,在该播放列表上点击右键选择「下载」将其一次性保存到本地,单独备份即可。
解除 Apple Music/iTunes 授权: 对于 Apple Music 或者从 iTunes 上购买的内容,DRM 保护机制要求只有经授权的电脑才能访问。因此,建议解除旧机的授权,以免其继续占用 5 台设备的限额。方法是:打开音乐 app(或旧版系统中的 iTunes),点击「账户」>「授权」>「取消对这台电脑的授权」。如果重置旧机前忘记了取消授权,可以在新机上点击「账户」>「查看我的账户」,然后选择「取消对所有电脑的授权」。
音乐资料库: 与照片图库类似,系统默认的音乐资料库位于 ~/Music/Music/ 下,可以将手动备份恢复到该位置让系统识别。注意合法的资料库文件夹应该包含一个 Music Library.musiclibrary(记录偏好设置和曲库信息)和一个 Music 文件夹(存放媒体文件)。
如果系统没有正确识别复制而来的资料库(或者希望使用其他位置的资料库),可以在启动音乐 app 的同时按住 Option 键,然后选择资料库文件夹下的 Music Library.musiclibrary。然后,在音乐 app 的偏好设置中勾选「同步资料库」以启用 Apple Music 同步功能。
Mac 迁移指南 – Neverland
https://ift.tt/2OaDYx8
About 0 Minutes
引言
苹果今年为 Mac 产品线带来了不少有意义的更新。适逢年末,不少人可能已经有了升级换新的计划。
但在享受新机带来的喜悦同时,还有一件不得不做的麻烦事——数据迁移。尽管听起来只是初始设置中的一个步骤,但数据迁移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新机的使用体验和之后的工作效率,因此须加重视。苹果官方有一些指导教程,包括出售、赠送或折抵 Mac 前应该执行的步骤,如何将内容迁移到一台新的 Mac 等,但都略嫌简略,不足以解决迁移过程中的很多常见疑问。
对此,本文准备结合自己几次迁移的经验,从可选途径、考虑因素和具体步骤等方面介绍在 Mac 间迁移数据的方法,希望能为有此需要的读者提供帮助。
由于本文较长,为查阅方便,文中涉及的关键步骤如下图所示(或下载 PDF 版):
一、可选途径
(一)使用「迁移助理」工具
作为系统内置和官方推荐的工具,迁移助理是大多数情况下最简单、效果最好的迁移方式。
迁移助理迁移助理的使用方式很多样:既可以作为初次开机时「设置助理」的一个步骤运行,也可以在完成初始设置、进入系统后单独运行;迁移数据的来源可以是另一台通过雷电、USB 或无线网络等方式连接的 Mac,也可以是外置磁盘上的 macOS 安装或时间机器备份。
但是,和大多数苹果系统的内置功能类似,迁移助理同样具有简洁度有余、灵活性和信息量不足的缺点。在迁移范围的选择上,除了少数几个语焉不详的选项,用户并没有太多定制的空间,迁移过程中显示的进度条和时间预测也基本属于娱乐性质。
此外,迁移助理能否成功运行有一定运气成分,在 MacRumors 等用户论坛上能看到大量「搬到一半卡住不动了」的哭诉。不过,这一问题似乎近年随系统升级有所改善——例如,John Gruber 就在 M1 版 Mac 的评测中对其大为赞赏,我自己两次使用迁移助理的经历也都比较顺利。
(二)全盘恢复
有过 Windows 维护经验的读者一定对使用 Ghost 备份快速装机不陌生。类似地,Mac 系统的迁移也可以通过在新机上直接恢复旧机的全盘备份来实现。
最简单的方式还是使用时间机器备份:将备份盘连接到新机上,启动到恢复模式,然后选择「从时间机器恢复」即可。此外,SuperDuper!、Carbon Copy Cloner 等第三方软件也可以创建具有完整启动盘结构(bootable)的克隆,将其恢复到新机的内置硬盘就实现了迁移的效果。
Carbon Copy Cloner显然,全盘恢复的吸引力在于它是一种「无损」的迁移方式——新机在恢复克隆后将与旧机完全一样,而不用费心考虑是否遗漏。但相应地,这么做也会导致「泥沙俱下」,在迁移范围上没有灵活性,只能将有用和无用的数据一股脑地带进新机;不少软件也不能自动适应新硬件,还是需要重新配置或者激活。此外,随着 macOS 改用 APFS 文件系统并对系统分区施以越发严格的保护,磁盘克隆的创建和恢复都越来越困难,出现问题的几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本文并不推荐再继续使用这种方式。
(三)手动迁移
如果你不信任迁移助理这类工具、不满足于其定制选项,或者干脆就是想从头开始设置新机,手动迁移仍然是一个最灵活的选项。事实上,尽管「无缝迁移」听起来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但旧系统可能随着多年使用积累了不少藏在「死角」的垃圾文件,和虽然用不上、却舍不得删除的资源。借着换新机的机会从头配置一遍使用环境,不仅可以避免四处清理的麻烦,也可以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和了解自己的使用需求。
当然,手动迁移也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缺点——麻烦。你不仅需要四处寻找要转移的数据,很多配置也无法通过简单的复制粘贴迁移到新机。因此,本文并不建议单独使用手动迁移方式,而是根据下一节讨论的因素,考虑如何在工具迁移和手动迁移间分配比例。
二、制定迁移方案的考虑因素
(一)数据类型
「数据迁移」是一个非常笼统的说法。电脑上数据的价值、功能和位置各不相同,就迁移换机的场景而言,至少可以将数据分为「文档」「软件」和「环境」三类并予以区分处理:
/Applications
这一个地方,如果追求效率,可以在迁移助理步骤先跳过,事后再通过拷贝方式手动迁移,或者用 App Store、Homebrew 等包管理工具统一安装。(二)新旧机器的差异
(三)迁移条件
综上所述,本文推荐以迁移助理为主、手动迁移为辅的迁移方案,后文也将以这种方案为主列举具体步骤。
三、具体步骤
(一)旧机上的准备
第一步:创建备份
备份是迁移工作的起点和基础。如果准备从时间机器迁移数据,备份的干净、完整性显然是迁移成功的关键。即使打算全部手动迁移,旧机的完整备份也可以在出现问题时作为安全网。
如前所述,在创建用于迁移的备份之前,应当先将系统升级到与新机相同的高版本。此外,最好先花点时间清理系统中的垃圾文件(可以使用 OmniDiskSweeper 等第三方工具,也可以使用内置的「避免杂乱」功能),并使用磁盘工具中的「急救」功能修复磁盘错误,确保得到的是相对干净的备份。
备份步骤本身则非常简单:如果此前已经使用过时间机器备份系统,那么连上备份盘,点击菜单栏的时间机器图标 >「立刻备份」,等待创建一份最新的备份即可。否则,根据官方指南新建一份备份。
此外,还有一些值得额外关注和单独备份的重点位置:
~/Pictures/Photos Library.photoslibrary
),iCloud 也会同步照片,但考虑到 iCloud 并不完全靠谱,仍然建议将照片库单独备份到安全位置(如外置硬盘、NAS、其他云存储服务等)。备份之前,注意确认在照片的偏好设置中选中了「将原片下载到此 Mac」而非「优化存储空间」,保证所备份的是完整的原始照片。
~/Music/Music/
)仍然建议单独备份。与照片库的情况类似,这些本地音乐文件有时会在释放空间的过程中被清除(在音乐 app 中曲名右侧显示一个云图标),从而无法被备份涵盖。避免遗漏的技巧是:点击「新建」>「智能播放列表」,将「云端状态」为「上传」设为筛选条件,即可找出所有自行上传的曲目;然后,在该播放列表上点击右键选择「下载」将其一次性保存到本地,单独备份即可。
.
开头的配置文件或文件夹(「dotfiles」,如~/.zshrc
、~/.vimrc
、~/.config/
),并用 Homebrew Bundle 功能导出已安装的软件包列表。当然,dotfile 更好的备份方式或许是使用 Git。第二步:退出、解绑各类账号、软件
除此之外,苹果的官方指引还提示重置 NVRAM、取消配对蓝牙设备等。实践角度,这些步骤并非特别必要,对于迁移流程影响不大,可以跳过。
(二)新机上的配置
第一步:运行迁移助理
完成了旧机上的备份和准备工作,就可以正式开始新机的设置了。在初次开机时,设置助理会提示是否将数据传输到新 Mac 上,点击确认并连接、选择准备使用的数据源。如之前讨论,建议优先使用固态硬盘上的时间机器备份,或者通过雷电或 USB-C 方式连接旧机迁移。
接着,迁移助理会提示选择要传输的信息,可选范围及其具体含义如下:
/Applications
下的各项应用程序,但不包括 Safari 等系统内置的受保护程序,这些程序会被替换为到新机自带的高版本。/Users
下以用户名命名的文件夹中的数据,可以进一步选择要转移的范围,如桌面、文档、下载、日历、通讯录等。/Library
、~/Library
等处的软件配置和数据等,也包括位于/usr/local
等位置的命令行工具。如前文讨论,在同步盘的帮助下,文档的转移是相对容易的,而应用程序也可以比较方便地通过 App Store、Homebrew 等方式集中安装。因此,如果追求迁移效率,可以有选择地取消「应用程序」和「用户文件夹」下部分项目的勾选,优先转移「其他文件和文件夹」和「系统与网络」两项,以保证新机可以继承熟悉的使用环境。
选择完迁移范围后,就可以起身做点别的了。迁移所需的时间根据数据规模、数据源和连接方式而异。经验上,由于我的数据量不大(100 多 GB),在 USB-C 连接下半个多小时可以完成复制。
对于迁移助理在运行过程中不幸卡住的情况:
第二步:安装、启用和授权软件
虽然迁移助理可以迁移软件,但并非所有软件都能在迁移后直接在新机上工作。因此,进入系统后建议按照以下优先级安装、启用和重新授权:
/Library/Developer/
(Command Line Tools 软件包的安装位置)和/usr/local/bin/
(Homebrew 等用户自行安装软件包的位置)等与命令行环境相关的路径;命令行软件用于存储配置的隐藏文件(「dotfiles」)一般位于用户文件夹根目录,同样会被迁移,因此检查是否迁移成功即可。如果发现有遗漏,可以通过之前步骤建立的备份和 Homebrew Bundle 功能找回。如果是迁移到 Apple 芯片的新机,还需要考虑处理器架构带来的变化:
/opt/homebrew/
。其他工具可以到 Homebrew 的 GitHub issue 页面查询适配情况。如果已经适配,则应该卸载旧版并重新安装针对 ARM 编译的版本到/opt
路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第三步:迁移软件配置和数据
如前所述,迁移助理选项中的「其他文件和文件夹」「系统和网络」两项已经涵盖了大多数软件数据和支持文件。如果事后发现存在遗漏,或者有手动迁移、备份的需求,则可以根据以下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软件名称或 Bundle ID>/
、/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Bundle ID>.plist
~/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软件名称或 Bundle ID>/
、~/Library/Preferences/<Bundle ID>.plist
~/Library/Containers/<软件名称或 Bundle ID>/
~/Library/Group Containers/<Group ID>/
(如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可查阅官方文档《macOS Library Directory Details》和《Container Directories and File System Access》。)
例如:
~/Library/Containers/com.tencent.xinWeChat/Data/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com.tencent.xinWeChat/
~/Library/Group Containers/UBF8T346G9.Office/User Content.localized/
。如果你不能确定某个软件的数据保存在何处,除了向搜索引擎求助,还可以使用免费的 AppCleaner 软件。它的本职工作虽然是卸载,却也可以用来查找软件在系统各处的痕迹;将随意一个软件拖入其窗口,就可以看到所有相关的文件和目录,然后针对性地备份和拷贝即可。
用 AppCleaner 查找软件的关联路径第四步:迁移同步文件和媒体资料库
~/Dropbox/
和~/OneDrive
),其内容可能已经被迁移助理带到了新机上,只要在登录过程中重新将其选为同步位置,同步工具就会自动将其与云端的数据合并。不过,在此之前最好先确认本地数据的完整性,以免存在缺损,进而在合并过程中将云端数据覆盖。如果不放心,可以先删除这些同步文件夹,直接从云端重新同步。~/Pictures/Photos Library.photoslibrary
的图库作为「系统照片图库」并通过 iCloud 同步。如果你此前通过手动方式备份了图库,可以将其恢复到该位置以让系统识别。如果希望将照片图库保持在非默认位置(例如为了节省空间放在外部磁盘上),可以在启动照片 app 的同时按住 Option 键,然后在「选取图库」对话框中选择要使用的外部图库。然后,在照片 app 的偏好设置中勾选「用作系统照片图库」并重新启用 iCloud 照片功能(如需)。该图库中的照片将与 iCloud 中的现有照片合并,并上传到 iCloud。
~/Music/Music/
下,可以将手动备份恢复到该位置让系统识别。注意合法的资料库文件夹应该包含一个Music Library.musiclibrary
(记录偏好设置和曲库信息)和一个Music
文件夹(存放媒体文件)。如果系统没有正确识别复制而来的资料库(或者希望使用其他位置的资料库),可以在启动音乐 app 的同时按住 Option 键,然后选择资料库文件夹下的
Music Library.musiclibrary
。然后,在音乐 app 的偏好设置中勾选「同步资料库」以启用 Apple Music 同步功能。(三)抹除和重置旧机
当确认所需的数据都迁移完成、新机使用基本正常后,就可以重置旧机以便后续处置。这需要在恢复模式下完成,包括抹除磁盘和重新安装系统两步,官方支持文章都有详细的说明,在此不赘。
关于抹除旧机数据的额外讨论
如果你准备将旧机转售,可能会顾虑仅仅抹除硬盘并重装系统是否足以保护隐私,是否需要一些额外步骤来保证数据已经被充分擦除。这当然是合理的顾虑;事实上,早期版本磁盘工具曾经提供「将所有数据清零」和「安全抹掉」等功能,通过向硬盘中反复填充空白数据,减少事后通过软件恢复的可能性。
但是,苹果已经在搭载固态硬盘的 Mac 上隐藏了这些功能。根据苹果一篇支持文章的说法,对固态硬盘执行标准的擦除操作已经能使数据难以恢复,因为固态硬盘的工作机制是将写入数据分散在各处(主要是出于减少磨损的考虑),擦除后很难从碎片中拼出完整的信息。
苹果指出,确保固态硬盘上数据安全的更好方式是使用「文件保险箱」(FileVault),这是 macOS 系统自带的硬件加密技术,一般情况下已经默认启用了(你可以到「系统偏好设置」>「安全和隐私」>「FileVault」确认或手动启用)。由于 FileVault 加密后的数据只能通过加密密钥和对应的密码解锁,而擦除操作会删除加密密钥,即使有数据残留,也因无法解密而完全无用。
当然,如果你确实希望通过反复写入方式擦除硬盘,仍然可以通过终端下的
diskutil secureErase
命令实现,具体方式参见该命令的手册(man diskutil
)。你也可以阅读维基百科关于固态硬盘数据遗留的讨论和备份解决方案商 BackBlaze 的博客文章来进一步了解这一话题。结语
迁移并非能一步到位的工作。尽管八九成的事项可以在两三小时到半天之内完成,但剩下的一两成「长尾」则可能要在接下来的几天以至几周中,随着日常使用逐渐补齐。
事实上,大多数迁移失误都不是出于技术障碍,而是由于图快、图全,缺少耐心。值得时刻提醒自己的是:新机看起来再朝气蓬勃,也是一张白纸,需要经过磨合才能逐渐上道;旧机相比之下再黯然失色,也是掌握你使用习惯和重要数据的坚实后盾。迁移虽然是一件麻烦差事,但也是少有的全面整理数据、反思使用习惯的机会。成功迁移的回馈,不仅是熟悉却更顺畅的使用环境,还有对自身需求的进一步理解和工作流程的优化。
预祝迁移顺利。
via Neverland https://type.cyhsu.xyz
March 1, 2021 at 10:54AM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