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ocument is here
本專案將介紹如何透過 GitLab CI,可以建置一個具有 Test、Pack、Cluster、Deploy 四個階段的 Pipeline 來進行持續整合與部屬(CI/CD),專案使用的範例程式為 flask-realworld-example-app,部屬運行的平台為 GCE,Docker image 發佈至 Docker Hub。
目錄
在開始 Pipeline 的運行前,需要於環境變數中提供 9個環境變數,GitLab CI 提供了相當方便的功能來設定,設定方法請參考 Custom Environment Variables。
本專案的 Pipeline 將會依照是否有 Git Tags 來控制部署在 dev 與 prod 環境,所以,我們也需要先在 Gitlab Environment ��建立對應的環境名稱,請參考 Viewing environments and deployments
建立好 dev 與 prod 兩個環境後,Gitlab 支援�我們可以將 Environment Variables 與特定的 Environment 關聯在一起,使得 .gitlab-ci.yaml
當中可以使用 environment
欄位來決定套用的環境變數值。
以下列出本專案所有需要的環境變數:
環境變數名稱
(環境範圍) 描述
DB_USER
(dev, prod) Postgres 資料庫使用者
DB_PASSWORD
(dev, prod) Postgres 資料庫密碼
K8S_CLUSTER_NAEM
(dev, prod) Kubernetes 叢集的名稱,使用於 kops 中
CONDUIT_SECRET
(dev, prod) flask app 使用的 secret key
DOCKER_REGISTRY_USER
(all) Docker Hub 的使用者名稱
DOCKER_REGISTRY_PASSWORD
(all) Docker Hub 的使用者密碼,需經過 base64 編碼
GCP_CREDENTIAL_FILE
(all) GCP 的服務帳號金鑰,如何產生金鑰請參考 建立和管理服務帳戶金鑰
KOPS_STATE_STORE
(all) Google storage bucket uri,用於儲存 kops 部署的叢集狀態
KOPS_FEATURE_FLAGS
(all) AlphaAllowGCE,允許 kops 在 GCP 上進行部署
Test 階段,實作兩個工作進行單元測試(Unit Test)與風格檢查(Lint)。
GitLab runner 使用 willischou/python-flask
Docker Image,其中包含 python 3.7 runtime,該 Docker Image 是由很簡單的 �Dockerfile 建置。
單元測試(test.app),安裝完成 python 套件後,執行時使用 flask test
進行測試,如果有錯誤,Pipeline 會在此階段中斷,因為單元測試是部署前的最低需求。
代碼檢查(lint.app),安裝 flake8 套件,執行時使用 flask lint
進行 lint 工作,如果有錯誤,Pipeline 設定為可以接受錯誤,使 lint 產生的問題被紀錄後,繼續往下進行。
Pack 階段,進行 Docker build 的工作,將 flask app 透過 Dockerfile 包裝至 Docker image 中。
GitLab runner 使用 docker:19.03.1
,並且設定 Docker in Docker。
透過 .ci/docker_pack.sh
腳本,將依該次觸發 Pipeline 的 commit 是否有 tag 來決定使用環境變數 $CI_COMMIT_SHORT_SHA
或 $CI_COMMIT_TAG
當作 Docker image 的版本,提供我們在 dev 環境時,使用 git commit hash 來識別版本,於 prod 環境時,則使用更易於辨識的 git commit tag 當作版本。
另外於 Dockerfile 中,根據 Flask 的建議,先進行 uwsgi 套件的安裝,最終將 flask app 運行於 uwsgi 後面。
Database migration 的腳本在 /migrations
資料夾中,在 Docker image 建置的過程中,也會一併被打包,待後續的 K8S Init Containers 時執行 flask db upgrade
將 Postgres DB 進行升版。
Cluster 階段,使用 Kops 依照 /k8s/kops
依序部署 cluster 與 instance group 在 GCP 上。
並使用環境變數中設定的 KOPS_STATE_STORE
來儲存 Kops 的狀態檔案與 K8S_CLUSTER_NAEM
指定叢集名稱。
該階段在叢集開始部署後,會進入一個迴圈等待叢集完成準備。�
Deploy 階段,將使用 Pack 階段產出的 Docker image 部署至 Kubernetes cluster�。
GitLab runner 使用 willischou/gcp-gomplate-kubectl
Docker Image,其中包含進行 K8S 部署時所需的 kubectl、gcloud、gomplate、kops 等工具。
透過 .ci/k8s_deploy.sh
腳本,會先使用 Gomplate 將 /k8s/app
, /k8s/postgres
, k8s/nginx-ingress
目錄底下的 yaml 檔案進行變數替換,接著使用 kubectl 進行部署;完成部署後,Ingress service IP 也將在 GitLab Pipeline deploy.nginx-ingress
Job 中顯示。
可以透過以下三個步驟,測試 flask app 是否運作正常,本專案部署後 Ingress External IP 與 path 為 35.202.214.124/flask/
。
- 創建使用者 POST
35.202.214.124/flask/api/users
設定 HTTP 標頭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內容為
{
"user": {
"username": "hello",
"email": "dsa663838@gmail.com",
"password": "abc12345"
}
}
- 創建文章 POST
35.202.214.124/flask/api/articles
設定 HTTP 標頭Authorization: Token <jwt_token>
,內容為
{
"article": {
"title": "Hi, flask app",
"description": "How to deploy a flask app in minutes",
"body": "First …"
}
}
- 查看文章 GET
35.202.214.124/flask/api/articles
,回應為
{
"articles": [
{
"author": {
"bio": null,
"email": "dsa663838@gmail.com",
"following": false,
"image": null,
"username": "hello"
},
"body": "First …",
"createdAt": "2019-10-19T10:20:59.198718",
"description": "How to deploy a flask app in minutes",
"favorited": false,
"favoritesCount": 0,
"slug": "hi-flask-app",
"tagList": [],
"title": "Hi, flask app",
"updatedAt": "2019-10-19T10:20:59.198762"
}
],
"articlesCount": 1
}
透過 Gitlab 環境分出 dev 與 prod 兩個環境後,需要建立部署正式環境的機制,本專案設計為 Git commit 含有符合 v0.0.0 格式的 Tags 時,會觸發部署正式環境的工作。
本專案仍然有許多未實作的工作,以下將列舉並且說明。
- 系統監控 Kubernetes cluster 系統監控,可以透過 Prometheus-operator 進行,並且搭配 Node-Exporter 取得叢集狀態,此專案使用的範例叢集已經完成該項部署,然而,因尚未部署 Grafana 至叢集中,待完成後,將會整理至獨立的 Repository,統一管理叢集相關資源。 Flask app 應用程式監控,可以通過 Middleware 進行採集並且送至 InfluxDB 等等時間序列資料庫,並由 Grafana 進行觀察與警示。
- 建置與部署分離 本範例將 Pack 與 Deploy 兩個工作放在同一個 Repository 中呈現,是為了展示緣故;若同時擁有多個應用程式需要建置與部署,將部署工作抽出至另一個 Repository 中,統一管理應用程式部署與基礎架構,將降低部署相依性管理的複雜度,且優化 Infra as code 的代碼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