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engZiGG/RenZhengfei

Folders and files

NameName
Last commit message
Last commit date

Latest commit

 

History

50 Commits
 
 
 
 
 
 
 
 
 
 
 
 
 
 
 
 
 
 
 
 
 
 
 
 
 
 
 
 
 
 
 
 
 
 
 
 
 
 
 
 
 
 
 
 
 
 
 
 
 
 
 
 
 
 
 
 

Repository files navigation

任正非思想之路

美国人民数百年来对环境的保护,令人惊叹。 我看到美国人十分执著的钻研与认真精神,看到如绅士风度一般的有条不紊、井井有条的管理。 美国人踏踏实实、十分专一的认真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毫无保守的学术风气,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美国人没有像中国人那么多远大的理想,也没有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空洞抱负,也不像我们那样充满幻想。这个民族踏踏实实、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看到成群的美国儿童的参观,心中无限感慨,不知此中还有多少发明明天的原子弹、航天飞机的英才在成长,美国将经久不衰。一小时,我们跑着看,竟连五层大楼的一层的一个角也没有跑完。认真看一个月也看不完。IBM的总部据说占地400平方公里,这令人难以置信。在硅谷我们的感受最深,仿佛每根脉膊都在振荡。

以上摘自《赴美考察散记》——发表于1994年1月18日的《华为人》报。

我很多次去过美国,美国人民的创新机制与创新精神 留给我很深的印象。他们连玩也大胆去创新,一代一代人的熏陶、传递,一批又一批的移民又带来了不同文化的冲击、平衡与优化,构成了美国的创新文化。 我们应尊重他们,学习他们,批判地继承他们。 美国在这种创新机制推动下,风起云涌、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企业叱咤风云,企业不论谁死谁亡,都是在美国的土地上,资产与人才仍然在美国,破产只是拴住了法人,员工又可投入新的奋斗。这种从国家立场上来讲的宏观力量,永恒地代表美国的综合国力。

我们在IBM整整听了一天管理介绍,对他的管理模型十分欣赏,对项目从预研到寿命终结的投资评审、综合管理、结构性项目开发、决策模型、筛选管道、异步开发、部门交叉职能分组、经理角色、资源流程管理、评分模型……,从早上一直听到傍晚,我身体不好,但不觉累,听得津津有味。后来我发现朗讯也是这么管理的,都源自美国哈佛大学等著名大学的一些管理著述。

我们访问的所有公司都十分重视研发,而且研发要对行销、技术支援、成本与质量负责任,与我国的研发人员仅注意研发有较大的区别。

企业缩小规模就会失去竞争力,扩大规模,不能有效管理,又面临死亡,管理是内部因素,是可以努力的。规模小,面对的都是外部因素,是客观规律,是难以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必然抗不住风暴。因此,我们只有加强管理与服务,在这条不归路上,才有生存的基础。这就是华为要走规模化、搞活内部动力机制、加强管理与服务的战略出发点。

IBM明确技术领先战略,贝尔实验室更是如此。所有美国高科技公司的宗旨无不如此,没有一个公司提出跟在别人后面,模仿的战略是不会长久的。 我们访问的所有公司都十分重视研发,而且研发要对行销、技术支援、成本与质量负责任,与我国的研发人员仅注意研发有较大的区别。 各个大公司的研发经费都在销售额的10%左右,以此创造机会。 世界著名公司,他们是靠研发创造出机会,引导消费。他们在短时间席卷了'机会窗'的利润,又投入创造更大的机会,这是他们比我们发展快的根本原因。 寻找机会,抓住机会,是后进者的名言。创造机会,引导消费,是先驱者的座右铭。

美国由于私人风险投资基金的推动,使得一批一批的志士,如痴如狂地去追求成功.拼命奋斗是美国科技界普遍的现象,特别是成功者与高层管理者。是由数百万奋斗者推动的技术进步,管理进步,服务网络的优良服务,而取得的。不带有陈见去认识竞争对手,认真向他们学习好的东西,才有希望追赶上他们。

以上摘自《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1998年2月20日

收录任正非讲话稿400余篇。
1994年至今,穿越时空看华为大幕如何展开,观任正非成长进化历程。
华为和任正非不可复制,而个人和企业组织成长的关键因素与规律可以分析总结。

About

任正非思想

Resources

Stars

Watchers

Forks

Releases

No releases published

Packages

No packages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