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part18

Folders and files

NameName
Last commit message
Last commit date

parent directory

..
 
 
 
 

关于堆栈

什么是堆/栈
在这里并不打算详细介绍堆栈,仅简单介绍本文所需的基础知识。如下:

堆(Heap):一般来讲是人为手动进行管理,手动申请、分配、释放。
            一般所涉及的内存大小并不定,一般会存放较大的对象。另外其分配相对慢,涉及到的指令动作也相对多
栈(Stack):由编译器进行管理,自动申请、分配、释放。
            一般不会太大,我们常见的函数参数(不同平台允许存放的数量不同),局部变量等等都会存放在栈上

什么是逃逸分析

在编译程序优化理论中,逃逸分析是一种确定指针动态范围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分析在程序的哪些地方可以访问到该指针

通俗地讲,逃逸分析就是确定一个变量要放堆上还是栈上,规则如下:

是否有在其他地方(非局部)被引用。只要有可能被引用了,那么它一定分配到堆上。否则分配到栈上
即使没有被外部引用,但对象过大,无法存放在栈区上。依然有可能分配到堆上
对此你可以理解为,逃逸分析是编译器用于决定变量分配到堆上还是栈上的一种行为

在什么阶段确立逃逸

在编译阶段确立逃逸,注意并不是在运行时

为什么需要逃逸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反过来想,如果变量都分配到堆上了会出现什么事情?例如:

垃圾回收(GC)的压力不断增大
申请、分配、回收内存的系统开销增大(相对于栈)
动态分配产生一定量的内存碎片
其实总的来说,就是频繁申请、分配堆内存是有一定 “代价” 的。
会影响应用程序运行的效率,间接影响到整体系统。
因此 “按需分配” 最大限度的灵活利用资源,才是正确的治理之道。这就是为什么需要逃逸分析的原因,你觉得呢?

怎么确定是否逃逸

第一,通过编译器命令,就可以看到详细的逃逸分析过程。而指令集 -gcflags 用于将标识参数传递给 Go 编译器,涉及如下:

-m 会打印出逃逸分析的优化策略,实际上最多总共可以用 4 个 -m,但是信息量较大,一般用 1 个就可以了

-l 会禁用函数内联,在这里禁用掉 inline 能更好的观察逃逸情况,减少干扰

$ go build -gcflags '-m -l' main.go
第二,通过反编译命令查看

$ go tool compile -S main.go
注:可以通过 go tool compile -help 查看所有允许传递给编译器的标识参数